10月31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简称“中心”)副主任吕冬姣、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李润涛、光电技术研究所运营副所长张博一行来津访问,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简称“血研所”)召开颠覆性技术创新交流宣讲会。血研所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张磊、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简称“医工所”)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刘志朋出席会议,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简称“实验室”)党委书记姜艳玲陪同参观并主持会议。各单位科研人员代表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会上,姜艳玲书记首先对中心一行的再次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作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成立的国家首个综合类技术创新中心,承担着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的使命。此次对接是继10月13日中心王茤祥主任带队来访后的再次深化交流,实验室高度重视,并对有机会参与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倍感期待。希望未来各方将共同聚焦国家战略任务和区域发展需求,加强协同合作与资源共享,合作推动原创性、高价值的颠覆性技术项目创新,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吕冬姣副主任介绍了中心全球化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技术研发、产业培育、人才培养及京津冀协同创新等情况。她表示,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具有高水平的科研技术能力,实验室的科研布局与中心重点方向高度契合。此次对接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希望各方能进一步加强交流,构建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和常态化交流机制,以需求为牵引挖掘更多优质项目,促进更多重大研究成果产业化,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
中心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旭作了“颠覆性技术创新组织模式与项目规划”宣讲,对颠覆性技术的特征、演化规律与实践经验进行分享,详细讲解了颠覆性技术创新组织模式和工作机制等方面内容。
会上,刘志朋副书记对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专业领域、研究积累和代表成果等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她表示,医工所在医学电子医疗仪器和生物医用材料两大领域拥有深厚积累,希望能进一步加强与中心的联系,紧密契合颠覆性项目的创新要求开展合作,为医疗仪器和医用材料国产化自主代替发挥积极作用。
来自实验室、血研所、医工所的6名科研骨干先后交流了各自研究方向和成果进展。各方围绕颠覆性技术项目组织模式与申报流程、平台合作共建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
张磊副书记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此次宣讲会为各方增进交流、深化合作提供了良好契机,希望充分利用中心的全球化协同创新体系、项目组织等优势,以及各方在科技研发、成果孵化等方面的积淀,积极参与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申报,着重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协同加速优质项目落地转化,助力国家颠覆性科技创新。
会前,在姜艳玲书记的陪同下,中心一行来到血研所所院史馆详细了解了血研所六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在血液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随后实地参观了血液与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
下一步,实验室将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持续加强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深度对接与合作,在协同创新和项目协作上下功夫,进一步发挥各自资源和平台优势,积极组织项目申报并加速颠覆性技术创新,打造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和成果转化聚集区。
撰稿:孙银福
编辑:张婷婷
图片:张婷婷
校对:原 辉
审核:马才辉 姜艳玲